首页

sm国产精品

时间:2025-05-26 11:23:09 作者:为“未知”付费:这届年轻人为何爱上开盲盒 浏览量:88638

  中新网成都2月20日电 (单鹏)四川报业博物馆20日在成都开馆,即日起向社会公众开放。

四川报业博物馆在成都开馆。(单鹏 摄)

  四川报业博物馆坐落在成都历史悠久的锦江文化街区,馆内分为四川报业发展主题展、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题展两大展厅和《烟火巴蜀》主题影像展区,首批展示了四川报业发展的相关文献资料、影像资料、采编用具、印刷设施设备等360多件。

观众在四川报业博物馆参观。 (单鹏 摄)

  四川报业发展主题展回顾了19世纪末以来巴蜀大地的报业发展历程。从展览可知,近代四川报业的发端与宣传维新思想有着很大关联。1897年,四川近代第一报《渝报》在重庆创办,这份报纸由维新知识分子、四川富顺人宋育仁创办,以救亡图存为己任。1898年,宋育仁在成都创办《蜀学报》,这是成都近代第一报,也是四川维新派的主要宣传阵地。1898年,四川近代第一家日报《渝州新闻》创办,同样以宣传变法维新为宗旨。

  进入20世纪,四川地区报业迎来快速发展。1900年在成都创立的《算学报》是一份专门介绍自然科学的报纸,也是成都第一张科学性报纸。随后四川大地陆续出现了《川报》《新四川日报》《成都快报》《华西日报》等关注时政、社会的新闻报刊。1922年,四川党、团组织早期重要创建人及领导人王右木在成都创办《人声》,这是四川第一份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首要任务的革命刊物。值得一提的是,红军长征途经四川时坚持出版报纸,这些报刊被称作“长征红报”。

  抗战开始后,四川报纸数量极大增长,集中为抗战呐喊。1937年,中共党员张秀熟代出川将士起草的《告四川各界人士书》经中共组织同意后,交予刘湘认可,以《告川康军民书》为名在《华西日报》发表,成为川军出川抗战的宣言书。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报业扎根广袤大地,在服务大局、服务人民、传播先进文化、正确引导舆论的奋斗中不断成长。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题展和《烟火巴蜀》主题影像展两大展览凝聚了新中国成立后巴蜀大地建设发展的时代缩影,体现出报业对社会沧桑巨变和新时代发展辉煌成就的生动记录。

  “我们将努力打造一座不断‘生长’的专业博物馆,一个共建共享的文化空间。”据四川报业博物馆负责人介绍,四川报业博物馆将与四川乃至全国的报业和文博界同行携手共建,通过互动体验、数字展览、传媒研学等多种方式,探索更多的博物馆“打开方式”,搭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连通业界与学界的园地,呈现报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果。(完)

【编辑:黄钰涵】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

昨天,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的指导和朝阳区政府的支持下,蓝色港湾成为“朝阳区支付服务示范街区”和全国首个“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

超5000列!前9个月阿拉山口口岸中欧(中亚)班列通行数量创新高

“没有本土的俄罗斯恐怖组织、恐怖分子的支持,这起恐怖袭击就不可能成型。俄罗斯国内恐怖主义存在着死灰复燃的趋势,未来俄罗斯反恐的压力会很大。”张弘说。(完)

钟宝申:攻守兼备,隆基的“三九天”已经过去

词作家阎肃曾有“天分、勤奋、缘分、本分,本分最不易”之说。守住演员本分,不把自己“摆错位”,是我对自己的告诫。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每到一个场子演出,一亮相先看场子的深浅宽窄,看二楼有没有廊柱挡住观众,如果深了挡了,他的亮相就自觉多垫半步,确保每个观众都能看到自己的一招一式。心系观众,所以不断锤炼艺术,以更好服务观众;心系观众,所以时时谨慎谦和,在行风艺德上严格自律。这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典范。

北京市气象台发布沙尘蓝色预警信号

“龙门山还是现存野生大熊猫、川金丝猴、羚牛、小熊猫、绿尾虹雉等一大批稀濒野生动物的集中分布区,是濒危特有兽类的生命浮山。”从天津远道而来的游客王梦先感慨,来到这里才知道,龙门山区域的邛崃山系和岷山山系就包含了目前世界上还残存野生大熊猫的六大山脉中拥有数量最多的连续野生种群,以及适合大熊猫栖息的最大面积潜在生境。

福建湄洲岛三岁“打鼓萌娃”精通锣鼓 跟着戏班演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